[返回索引页面]

武大的右派分子是怎样向党进攻的

日期:1957-7-1 作者:长江日报记者, 向全

长江日报记者、向全

各民主党派发表的“联合宣言”起了煽动作用 许多教师和学生质问发表宣言的动机是什么

本报记者向全报道:5月末,6月初,武汉大学的右派分子,假借帮助党整风的美名,乘机煽动群众,起来反对党的领导,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,利用大字报、学习简报、标语、广播以及座谈会、控诉会等等方式,恶毒的散布反党言论,肆意的污蔑党,丑化党,企图一概抹杀党的工作成绩,宣传资本主义的“民主”与“自由”。他们说:“肃反运动一塌糊涂,公安部长应该撤职,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,他们的部长会自动的请求辞职”;“过去几年几乎没有民主气息,我们要争民主、争自由”;“在肃反中,全国遍地皆是集中营……把大批的教师和学生投进监狱,这种杰作在历史上是空前的,在世界各国也少见”;“武大的监狱比法西斯的监狱更残酷和黑暗”;“共产党的手段和国民党一样,宁杀三千,不放走一个”;“共产党员是宪兵、警察和特务”;“党群关系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”“无产阶级专政是奴隶主专政”甚至说:“我们要把共产党连根拔掉!”等等。总之,这期间在武大,右派分子真是“言所欲言,为所欲为”,他们甚至把标语贴到公用汽车上、码头上,一直从珞珈山贴到汉口;他们到处去“请愿”、到别的学校去挑拨、串连,散播他们反党的“经验”,却不容许正直的人们讲一句正义之词,谁要是替党说了几句公道话,谈一谈党的工作成绩,他们就会指着鼻子骂你是“党棍”、“狗腿”,进行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和侮辱。在这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武汉大学右派分子的活动真是猖狂到了极点,并且已有人在酝酿要上街游行了。

这时,一些右派分子中的领袖人物越发得意忘形和嚣张起来。他们抓住这个时机,千方百计进一步挑起群众对党的攻击。于是,武大的六个民主党派就避开了学校的党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,发出了一个由粟寄沧起草和由程千帆修改的题为“武大民主党派对目前我校整风运动的意见”的“联合宣言”。“宣言”中一开头就说:“……我们对同学们在揭露“三害”工作中的辛勤和英勇,表示钦佩。”

这个“联合宣言”中第一、二、三条的原文是这样:一、群众揭露领导工作上的缺点错误和对党员同志提意见,是为了帮助党整风,因之,对于揭露事实和提出批评意见的人,绝对不许压制和报复,这是党的政策。我们坚决拥护这一政策,并愿意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贯彻而奋斗。今后如有压制批评和私人报复的事实发生,希望大家据实检举,我们负责向有关机系(从省市人民委员会直到中央人民政府,从省市统战部直到党中央)反映。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同志扫除顾虑,更大胆地鸣放。

二、在过去一段鸣放中,群众已经揭露了不少的问题,有些甚至于是相当严重的违法乱纪的问题。我们希望校部领导同志重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与广泛性,并采取主动的诚恳的态度,把其中必须解决而且可能解决的问题,立即解决。拖延与敷衍,只有增加群众的反感,增加迅速改善党群关系的困难。

三、为了根除“三害”,不仅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,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,扩大民主生活,保证今后我校各部门工作都能够受到群众的监督。因此,我们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同志今后在党委会和学委会的领导下,除继续大鸣大放,继续揭露内部矛盾外,还要开始对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。

“联合宣言”是以广播、大字报、学习简报和印有特大字的“号外”的铅印刊物等四种方式,以最快的速度发表的,而且“号外”又是在全校性大会上散发的。在“联合宣言”上署名的武大六个民主党派是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武大支部、中国民主同盟武大支部、中国民主建国会武大支部、中国农工民主党武大小组、中国民主促进会武大小组、九三学社武大小组。

最近武大,展开了反右派斗争,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这个“联合宣言”纷纷的提出了批评和质问。他们质问草拟“宣言”的当事人说:既然是出于善意的帮助党整风,为什么民主党派开会要避开共产党?为什么在发表这样重要的“宣言”时不征求各民主党派全体成员的意见,而由少数人包办?数学系民盟小组的同志们提出了以下的具体意见和质问?

“我们认为‘宣言’内容富有煽动性,具体表现在:

1“宣言”中只支持大家大鸣大放,强调不许党压制报复,而不提“实事求是,和风细雨,从团结的愿望出发”,片面性很大。

2说“我校有相当严重的违法乱纪”,并强调“严重性与广泛性”,这是夸大事实。

3所说“对于根本性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”,究竟指的是什么?这样提的目的何在?

对群众提出的这些质问,武大的各民主党派现在还没有提出答复。

来源:《长江日报》1957年7月1日。

[返回索引页面]



Copyright (C) 2024 Marxist-Leninist-Maoist.
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, distribute and/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, Version 1.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;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, no Front-Cover Texts, and no Back-Cover Texts.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"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".